当前位置:环境管理要求-环境管理台账记录要求

环境管理台账记录要求

类别 记录内容 记录频次 记录形式 其他信息
基本信息 生产设备名称、生产编号、产品、对于防渗漏、防泄漏等污染防治措施,还应记录落实情况及问题整改情况等。 无变化时1次/年;有变化时及时记录。 台帐保存期不少于五年
基本信息 水泥磨的产品、产量;各类原辅料用量;全厂电消耗量 每批次记录 台帐保存期不少于五年
基本信息 1、袋收尘器:记录设施名称,设施编号、污染物、滤料材质、滤袋数量、滤袋规格型号、设计处理风量、过滤面积、除尘效率、设计出品浓度限值等信息 根据现场污染的配置情况及时更新 台帐保存期不少于五年
监测记录信息 记录开展手工监测的日期、时间、污染物排放口编号、监测内容、计量单位、监测点位、监测方法、监测频次、监测仪器及型号、采样方法及个数、是否超标、监测结果等,并建立台帐,同时记录监测期间生产及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情况 监测期 台帐保存期不少于五年
其他环境管理信息 a)固体废物的基础信息及流向信息,固体废物产生信息,生产工艺发生重大变动等原因导致固体废物产生种类等发生变化; b)固体废物的产生、贮存、利用、处置数量和利用、处置方式等信息; c)根据生产运营情况记录固体废物产生信息,选择对应的固体废物种类和代码,并根据固体废物种类确定固体废物的具体名称,每一批次固体废物的产生周期、出厂以及转移信息 a)1次/年; b)1次/月; c)按批次记录 台帐保存期不少于五年
其他环境管理信息 应根据危险废物产生、贮存、利用、处置等环节的动态流向,如实建立各 环节的危险废物管理台账。 危险废物产生环节,应记录产生批次编码、产生时间、危险废物名称、危险废物类别、废危险物代码、产生量、计量单位、容器/包装编码、容器/包装类型、容器/包装数量、产生危险废物设施编码、产生部门经办人、去向等。 危险废物出入库环节,应记录出入库批次编码、出入库时间、容器/包装编码、容器/包装类型、容器/ 包装数量、危险废物名称、危险废物类别、危险废物代码、出入库量、计量单位、贮存设施编码、贮存设施类型、运送部门经办人、贮存部门经办人、产生批次编码等。 危险废物委外处置环节,应记录委外处置批次编码、出厂时间、容器/包装编码、容 器/包装类型、容器/包装数量、危险废物名称、危险废物类别、危险废物代码、委外处置量、计量单位、处置方式、接收单位类型、处置单位名称、许可证编码/出口核准通知单编号、产生批次编码/出库批次编码等 按批次记录 台帐保存期不少于五年
其他环境管理信息 废气排放执行标准,排污费(环境保护税)缴纳情况、信息公开情况等 按照国家、地方相关标准执行;排染费依据当地环保局要求,季/月度按时交纳 台帐保存期不少于五年
其他环境管理信息 对于采用手工监测的工业噪声排污单位,应记录手工监测时段信息、噪声污染防治设施维修和更换情况。手工监测时段信息应记录监测时段内非正常工况情形、事件原因、是否报告、应对措施等;监测时段内工业噪声排放值超标情况,包括超标原因、是否报告、应对措施等。噪声污染防治设施维修和更换情况记录内容包括维修、更换时间,维修、更换内容。 依据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规定的频次记录 台帐保存期不少于五年
生产设施运行管理信息 生产设施运行管理信息(正常工况):运行状态(是否正常运行,主要参数名称及数值),生产负荷(主要产品产量与设计生产能力之比),主要产品产量(名称、产量),原辅料(名称、用量、硫元素占比、VOCs成分占比(如有)、有毒有害物质及成分占比(如有)),燃料(名称、用量、硫元素占比、热值等),其他(用电量等)等。 对于无实际产品、燃料消耗的相关生产设施,仅记录正常工况下的运行状态和生产负荷信息。 运行状态1次/日或批次,生产负荷1次/日或批次,产品产量1次/日,原辅料燃料1次/批。 台帐保存期不少于五年
污染治理措施运行管理信息 袋收尘器提升阀、脉冲阀、起源压力、提升盖板、有无漏风、油水分离器有无故障、维护过程、运行时间、检查人、检查日期 每周记录 台帐保存期不少于五年
污染治理措施运行管理信息 除尘设备是否正常,故障原因、维护过程、检查人、检查日期及班次 每班次记录 台帐保存期不少于五年
污染治理措施运行管理信息 运行运间、检查人、检查日期 每周记录 台帐保存期不少于五年
污染治理措施运行管理信息 污水处理设施的检查记录;风机、水泵和处理设施等是否正常、故障原因、维护过程、检查人、检查日期等信息 1次/天 台帐保存期不少于五年
污染治理措施运行管理信息 污水处理设施的污水处理水量、污水排放量、污水回用量 每周记录 台帐保存期不少于五年
污染治理措施运行管理信息 无组织治理设施设备名称、无组织管控措施是否正常,故障原因、维护过程,检查人、检查日期 1次/天 台帐保存期不少于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