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环境管理要求-环境管理台账记录要求

环境管理台账记录要求

类别 记录内容 记录频次 记录形式 其他信息
基本信息 包括排污单位生产设施基本信息、污染防治设施基本信息。 a) 生产设施基本信息 设施名称(待宰圈、浸烫池、清洗设备等)、编码、主要技术参数及设计值等。 b) 污染防治设施基本信息 设施名称(污水处理设施等)、编码、设施规格型号 (标牌型号)、相关技术参数及设计值。对于防渗漏、防泄漏等污染防治措施,还应记录落 实情况及问题整改情况等。 对于未发生变化的基本信息,按年记录,1 次/年;对于发生变化的基本信息,在发生 变化时记录 1 次。 台账保存期限不低于5年
生产设施运行管理信息 包括原料系统、主体生产、公用单元等的生产设施运行管理信息,至少记录以下内容: a) 正常工况 1) 运行状态:是否正常运行,主要参数名称及数值。 2) 生产负荷:主要产品产量与设计生产能力之比。 3) 主要产品产量:名称、产量。 4) 燃料:名称、用量、硫元素占比、热值等。 6) 其他:用电量等。 b) 非正常工况 起止时间、产品产量、原辅料及燃料消耗量、事件原因、应对措施、是否报告等。 对于无实际产品、燃料消耗、非正常工况的辅助工程及储运工程的相关生产设施,仅记 录正常工况下的运行状态和生产负荷信息。 a) 正常工况 1) 运行状态:一般按日或批次记录,1 次/日或批次。 2) 生产负荷:一般按日或批次记录,1 次/日或批次。 3) 产品产量:连续生产的,按日记录,1 次/日。非连续生产的,按照生产周期记录,1 次/周期;周期小于 1 天的,按日记录,1 次/日。 4) 原辅料:按照采购批次记录,1 次/批。 5) 燃料:按照使用量记录,1 次/日。 b) 非正常工况 按照工况期记录,1 次/工况期。 台账保存期限不低于5年
污染防治设施运行管理信息 1.包括废气、废水污染防治设施的运行管理信息。 (1)正常情况 ①运行情况:是否正常运行;治理效率、副产物产生量等;主要药剂添加情况:添加及更换时间、添加量等。 ②有组织废气处理设施:废气处理能力、运行参数、废气排放量等。 ③无组织废气污染防治设施:无组织废气污染防治措施相应的运行、维护、管理相关的信息记录,无组织防治措施运行情况和效果。 ④废水污染防治设施应记录以下内容:废水处理能力、运行参数、废水排放量、废水回用量、污泥产生量及运行费用、滤泥量及去向、出水水质、排水去向及受纳水体或排入的污水处理厂名称等。 (2)非正常情况 起止时间、污染物排放浓度、非正常原因、应对措施、是否报告等。 2.噪声污染防治设施维修和更换情况记录内容包括 维修、更换时间,维修、更换内容。 1.(1) 正常情况 运行情况:按日记录,1 次/日。 主要药剂添加情况:按日或批次记录,1 次/日或批次。 (2)非正常情况 按照异常情况期记录,1 次/异常情况期。2.噪声记录内容每发生一 次记录 1 次。 台账保存期限不低于5年
监测记录信息 a)手工监测的记录 1)采样记录:采样日期、采样时间、采样点位、混合取样的样品数量、采样器名称、 采样人姓名等。 2)样品保存和交接:样品保存方式、样品传输交接记录。 3)样品分析记录:分析日期、样品处理方式、分析方法、质控措施、分析结果、分析 人姓名等。 4) 质控记录:质控结果报告单。 b) 自动监测运维记录 包括自动监测系统运行状况、系统辅助设备运行状况、系统校准、校验工作等;仪器说 明书及相关标准规范中规定的其他检查项目;校准、维护保养、维修记录等。2.对于采用手工监测的工业噪声排污单位,应 记录手工监测时段信息、c)噪声污染防治设施维修和更换情况。手工监测时段信息应记录监测时段内非正常工况情形、事件原因、是否报告、应对 措施等;监测时段内工业噪声排放值超标情况, 包括超标原因、是否报告、应对措施等。 1.监测时记录。2..噪声记录内容每发生一 次记录1 次 台账保存期限不低于5年
其他环境管理信息 1、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基础信息记录固体废物代码、名称、类别、产生环节、物理性状、主要成分、污染特性、产废系数/年产生量;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流向信息记录废物代码、名称、类别、产生量、贮存量、累计贮存量、自行利用方式、自行利用数量、委托利用方式、委托利用数量、自行处置方式、自行处置数量、委托处置方式、委托处置数量;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环节记录固体废物代码、名称、产生时间、产生数量、转移时间、转移去向、产生部门经办人、运输经办人;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环节记录废物来源、代码、名称、入库时间、入库数量、运输经办人、贮存部门经办人、出库时间、出库数量、废物去向、贮存部门经办人、运输经办人;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出厂环节记录废物代码、名称、出厂时间、出厂数量、出厂环节经办人、运输单位、运输信息(运输车辆车牌号码、驾驶员及联系方式)、接收单位、流向类型(省内转移、跨省转移、越境转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环境管理台账记录还应符合按《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管理台账制定指南》相关要求。2、危险废物产生环节记录产生批次编码、产生时间、危险废物名称、危险废物类别、危险废物代码、产生量、计量单位、容器/包装编码、容器/包装类型、容器/包装数量、产生危险废物设施编码、产生部门经办人、去向等;危险废物入库环节,应记录入库批次编码、入库时间、容器/包装编码、容器/包装类型、容器/包装数量、危险废物名称、危险废物类别、危险废物代码、入库量、计量单位、贮存设施编码、贮存设施类型、运送部门经办人、贮存部门经办人、产生批次编码等;危险废物出库环节,应记录出库批次编码、出库时间、容器/包装编码、容器/包装类型、容器/装数量、危险废物名称、危险废物类别、危险废物代码、出库量、计量单位、贮存设施编码、贮存设施类型、出库部门经办人、运送部门经办人、入库批次编码、去向;危险废物自行利用/处置环节,应记录自行利用/处置批次编码、自行利用/处置时间、容器/包装编码、容器/包装类型、容器/包装数量、危险废物名称、危险废物类别、危险废物代码、自行利用/处置量、计量单位、自行利用/处置设施编码、自行利用/处置方式、自行利用/处置完毕时间、自行利用/处置部门经办人、产生批次编码/出库批次编码。危险废物环境管理台账记录还应符合《危险废物产生单位管理计划制定指南》相关要求. 1、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台账记录频次:按批次记录,每发生一 次记录 1 次。2、产生后盛放至容器和包装物的,应按每个容器和包装物进行记录;产生后采用管道等方式输送至贮存场所的,按日记录;其他特殊情形的,根据危险废物产生规律确定记录频次。一般情况下,按批次记录。 台账保存期限不低于5年
其他环境管理信息 a) 无组织废气污染防治措施管理维护信息 管理维护时间及主要内容等。 b) 特殊时段环境管理信息 具体管理要求及其执行情况。 c) 其他信息 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确定的其他信息,企业自主记录的环境管理信息。 a) 废气无组织污染防治措施管理信息 按日记录,1 次/日。 b) 特殊时段环境管理信息 按照按次记录;对于停产或错峰生产的,原则上仅对停产或错峰生 产的起止日期各记录 1 次。 台账保存期限不低于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