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 |
记录内容 |
记录频次 |
记录形式 |
其他信息 |
基本信息
|
企业名称、生产经营场所地址、行业类别、法人代表、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产品名称、生产工艺、生产规模、环保投资、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意见、排污权交易文件、排污许可证编号
|
1次/年
|
|
台账记录形式均采用电子台账和纸质台账,且台账保存期限不少于5年。
|
监测记录信息
|
废水污染物排放情况结果记录信息-在线监测;
废气污染物排放情况结果记录信息、
废水污染物排放情况结果记录信息-手工监测
|
1次/日;
按自行监测方案月/次、1季度/次、半年/次、1年/次检测后记录
|
|
台账记录形式均采用电子台账和纸质台账,且台账保存期限不少于5年。
|
污染防治设施运行管理信息
|
正常情况:
运行情况(是否正常运行;治理效率、污染物产生量等),主要药剂添加情况(添加时间、数量等)等; 异常情况:
起止时间、污染物排放浓度、异常原因、应对措施、是否报告等。
|
运行情况1次/日,主要药剂添加情况1次/日或批次, 1次/异常情况期
|
|
台账记录形式均采用电子台账和纸质台账,且台账保存期限不少于5年。
|
污染防治设施运行管理信息
|
产生危险废物的企业应建立危废管理台账,记录内容包括:危险废物产生环节,应记录产生批次编码、产生时间、危险废物名称、危险废物类别、危险废物代码、产生量、计量单位、容器/包装编码、容器/包装类型、容器/包装数量、产生危险废物设施编码、产生部门经办人、去向等。
危险废物入库环节,应记录入库批次编码、入库时间、容器/包装编码、容器/包装类型、容器/ 包装数量、危险废物名称、危险废物类别、危险废物代码、入库量、计量单位、贮存设施编码、贮存设施类型、运送部门经办人、贮存部门经办人、产生批次编码等。危险废物出库环节,应记录出库批次编码、出库时间、容器/包装编码、容器/包装类型、容器/包装数量、危险废物名称、危险废物类别、危险废物代码、出库量、计量单位、贮存设施编码、贮存设施类型、出库部门经办人、运送部门经办人、入库批次编码、去向等。
危险废物委外利用/处置环节,应记录委外利用/处置批次编码、出厂时间、容器/包装编码、容器/包装类型、容器/包装数量、危险废物名称、危险废物类别、危险废物代码、委外利用/处置量、计量单位、利用/处置方式、接收单位类型、利用/处置单位名称、许可证编码/出口核准通知单编号、产生批次编码/出库批次编码等。
|
产生后盛放至容器和包装物的,应按每个容器和包装物进行记录;其他特殊情形的,根据危险废物产生规律确定记录频次。
|
|
台账记录形式均采用电子台账和纸质台账,且台账保存期限不少于5年。
|
生产设施运行管理信息
|
生产运行情况,包括生产设施、公用单元和全厂运行情况,重点记录排污许可证中相关信息的实际情况及与污染物治理、排放相关的主要运行参数。 ②正常工况各生产单元主要生产设施的累计生产时间,生产实际负荷,主要产品产量,原辅材料及燃料使用情况等数据。 ③生产负荷指记录时间内实际产量除以同一时间内设计产能,记录时间内的设计产能按排污许可证载明的年产能及年运行时间进行折算。产品产量指各生产单元产品或半成品产量。 ④产品产量指生产单元产品产量,如冲压件、涂装成品等。 ⑤原材料、燃制使用情况指种类、名称、用量、有毒有害元素成分及占比。 ⑥生产设施运行管理信息应记录产品、原辅料及燃料信息。其中,生产设施信息按天记录,原辅料及燃料成分信息按批次记录
|
正常工况: ①运行状态:按照各生产单元生产班制记录,每班记录1次。 ②生产负荷:按照各生产单元生产班制记录,每班记录1次。 ③产品产量:按照各生产单元生产班制记录,每班记录1次。 ④原辅料按照各生产单元生产班制记录,每班记录1次。 ⑤燃料:每班记录1次。 (2)异常情况:按照异常情况期记录,1次/异常情况期
|
|
台账记录形式均采用电子台账和纸质台账,且台账保存期限不少于5年。
|
污染防治设施运行管理信息
|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单位应建立工业固体废物管理台账。如实记录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种类、数量、流向、贮存、利用、处置等信息。
a.必填信息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清单、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流向汇总表、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出厂环节记录表为必填信息主要用于记录固体废物的基础信息及流向信息,所有产废单位均应当填写。
b.选填信息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环节记录表、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环节记录表、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自行利用环节记录表、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自行处置环节记录表为选填信息,主要用于记录固体废物在产废单位内部的贮存、利用、处置等信息。上述4张表,根据地方及企业管理需要填写
|
每次出入库建立台帐,记录入库、出库、结余数量,转运联单与进出库台帐一致。
|
|
台账记录形式均采用电子台账和纸质台账,且台账保存期限不少于5年。
|
污染防治设施运行管理信息
|
应记录手工监测时段信息、噪声污染防治设施维修和更换情况。手工监测时段信息应记录监测时段内非正常工况情形、事件原因、是否报告、应对措施等;监测时段内工业噪声排放值超标情况,包括超标原因、是否报告、应对措施等。噪声污染防治设施维修和更换情况记录内容包括维修、更换时间,维修、更换内容.
|
每发生一次记录1次,每季度委托第三方进行噪声检测
|
|
台账记录形式均采用电子台账和纸质台账,且台账保存期限不少于5年。
|